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唐朝煮茶的容器是什么样的,以及唐代茶具设计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One]、仿唐代煮茶步骤
〖One〗、煮茶分成三个阶段,即“三沸”。
当水煮到出现鱼眼大的气泡,并微有声时,是第一沸。这是根据水的多少加入适量盐调味,尝尝水味,不要因为味淡而多加盐。
当锅边缘水如连珠时,是第二沸。舀出一瓢开水后,用竹夹在水中搅动成水涡,使水沸度均匀,用量茶小勺量取茶末,投入水涡中心,再加搅动。
过一会儿,水面波浪翻腾着,溅出许多沫时,也就是三沸。
将原先舀出的水倒回,使开水停沸,生成茶沫。此时,要把茶沫上形成似云母的一层水膜去掉,因为它味道不正。“三沸”之后,不宜接着煮,因为水老,不能再饮用。煮茶的水不能多加,否则味薄。
〖Two〗、酌茶,即用瓢舀汤向茶盏分茶,其基本要领是使各碗沫饽均匀。从锅中舀出第一碗茶汤叫隽永。隽味永长的意思,也指比较好的东西。固出放在熟孟里面,以备止沸和育华时用。
如煮一升水,可分作五碗,每碗的沫饽要均匀,要喝到鲜香、味浓的茶,除隽永夕卜,一锅煮出的头三碗比较好。较次的一等的多煮到五碗。若数个客人,用隽永水补给喝不足的人。
[Two]、唐代茶具设计
〖One〗、唐代瓷质茶具造型以“以人为本”为原则,是唐以后乃至现今都遵循的设计原则。唐代瓷质茶具将功能性放在第一位。茶碗为典型的代表,唐代茶碗的口径、唇口、腹高、圈足的设计都是为了让人使用方便,大口径利于观茶色、唇口便于饮茶、腹高的高度便于端持、圈足的设计防滑、防资等。
〖Two〗、另外,茶盏在唐代被发明设计,盏托的巧妙设计使用,更是方便了人在饮茶时遇到的滑、烫的问题。这些无不是唐人“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体现,并被唐以后所承袭、发扬,这也是现今我们设计所要遵守的基本原则。
〖Three〗、唐代瓷质茶具丰富多变的造型为后世所承袭。唐代瓷质茶具造型在吸收同代金银茶具造型的同时,对自然界的植物造型也十分喜爱,巧妙地将植物的自然造型运用到茶具造型中,在唐代出现了大量的仿生茶具,各式花口碗、盖、盖托等。
〖Four〗、这类茶具所采用的分瓣、多曲的新造型极大影响了后代茶具造型。例如,唐代晚期花口造型盏的出现、流行,直接促成了宋代花口盖在造型上的承袭。
[Three]、唐代煎茶法用的是什么茶需要经过哪些程序
〖One〗、煮茶法,是指茶入水烹煮而饮。直接将茶放在釜中熟煮,是中国唐代以前最普遍的饮茶法。其过程陆羽在《茶经》中已详加介绍。大体说,首先要将饼茶研碎待用。然后开始煮水。以精选佳水置釜中,以炭火烧开。但不能全沸,加入茶末。茶与水交融,二沸时出现沫饽,沫为细小茶花,饽为大花,皆为茶之精华。此时将沫饽杓出,置熟盂之中,以备用。继续烧煮,茶与水进一步融合,波滚浪涌,称为三沸。此时将二沸时盛出之沫饽浇烹茶的水与茶,视人数多寡而严格量入。茶汤煮好,均匀的斟入各人碗中,包含雨露均施,同分甘苦之意。
〖Two〗、煎茶法是指陆羽在《茶经》里所创造、记载的一种烹煎方法,其茶主要用饼茶,经炙烤、冷却后碾罗成末,初沸调盐,二沸投末,并加以环搅、三沸则止。分茶最适宜的是头三碗,饮茶趁热,及时洁器。而煮茶法中茶投冷、热水皆可,需经较长时间的煮熬。煎茶法的主要程序有备器、备水、生火煮水、调盐、投末、育华、分茶、饮茶、洁器。
〖Three〗、点茶法是宋代斗茶所用的方法,茶人自己饮用亦用此法。这时不再直接将茶放入釜中熟煮,而是先将饼茶碾碎,置碗中待用。以釜烧水,微沸初漾时即冲点碗中的茶。为了使茶末与水交融成一体,于是就发明了一种用细竹制作的工具,称为“茶筅”。
〖Four〗、和唐代的煎茶法不同,点茶法是将茶叶末放在茶碗里,注入少量沸水调成糊状,然后再注入沸水,或者直接向茶碗中注入沸水,同时用茶筅搅动,茶末上浮,形成粥面。
OK,关于唐朝煮茶的容器是什么样的和唐代茶具设计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