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唐朝乐舞有,以及唐代乐舞诗有哪些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One]、坐立部伎共有多少乐舞
〖One〗、“坐部伎”和“立部伎”都是唐代宫廷乐舞。坐部伎、立部伎的产生,对唐代的乐舞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Two〗、坐部伎因演奏者坐于堂上而得名,其规模较小,舞者3~12人,等级比立部伎高,技巧难度也较高。坐部伎创于唐太宗时,玄宗时重新总结前代传统节目,并创制新舞。以歌颂帝王功德,祝愿君主千秋万岁为内容,形式华美富丽,技巧要求很高。据《通典》及新、旧《唐书》记载,坐部伎乐舞有《景云乐》、《庆善乐》、《破阵乐》、《承天乐》、《长寿乐》、《天授乐》、《鸟歌万岁月》、《龙池乐》、《小破阵乐》9部。
〖Three〗、立部伎,则是在堂下(庭院、广场)表演,演出规模大,场面宏伟豪华。舞者多至180人,少则64人。其内容除《太平乐》外,其余各部都是歌颂皇帝的武功与文德的。舞蹈继承,吸收了前代传统和民间形式。其中一些乐舞,如《破阵子》等影响深远,流传到日夲、印度等国家。《太平乐》采用的狮子舞等至今流传民间。表演立部伎节目的艺人技术水平不如坐部伎高。习坐部伎不成,改习立部伎,习立部伎又不成,则改习雅乐,等级分明。立部伎初设于唐高宗仪风年间,玄宗时总结前代传统节目,并创新舞,正式定下《安乐》、《太平乐》、《破阵乐》、《庆善乐》、《大定乐》、《上元乐》、《圣寿乐》、《光圣乐》8部乐舞。
[Two]、唐代乐舞诗有哪些
1.七德舞:唐初有《秦王破阵乐曲》,至贞观七年太宗制《破阵乐舞图》,后令魏征﹑虞世南等改制歌词,更名《七德》之舞。
"七德"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七件事。
2.九功舞:本名《功成庆善乐》。
《乐府诗题》作唐功成庆善乐舞辞。一曰九功舞,殿庭朝会所奏文舞也。《新唐书·礼乐志》曰:太宗生于武功之庆善宫。贞观六年,幸之。宴从臣,赏赐闾里,同汉沛宛,帝欢甚。赋诗,吕才被之管弦,名曰《功成庆善乐》。以童儿六〖Fourteen〗、人,冠进德冠,紫裤褶,长袖漆髻,屣履而舞。
《旧书·乐志》曰:庆善乐,太宗所造也,名九功之舞。舞蹈安徐,以像文德洽而天下安乐也。冬正享燕及国有大庆,与七德舞偕奏于庭。
3.上元舞:传为高宗所创。供祠祭《上元舞》,前令大祠享皆将陈设。
自今已后,圆丘方泽太庙祠享,然后用此舞,馀祭并停。
[Three]、唐朝歌舞有什么特点
〖One〗、唐代的乐舞活动也渗透于社会的各阶层,上至宫廷,下至庶民百姓,在节庆和宴饮中,乐舞表演都是不可或缺的。
〖Two〗、这些在一般宴会中表演的小型舞蹈,按其动作特征和风格,可分为“健舞”和“软舞”。
〖Three〗、“健舞”是指那些舞蹈动作风格健朗、豪爽的乐舞,著名的有《剑器舞》、《柘枝舞》、《胡旋舞》等。
〖Four〗、“软舞”则舞姿优美柔婉,节奏舒缓,著名的有《春莺啭》和《绿腰》。
文章分享结束,唐朝乐舞有和唐代乐舞诗有哪些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