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老青岛人宋朝,以及青岛的历史来龙去脉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One]、青岛的历史来龙去脉
1.史前时期。青岛历史悠久,早在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春秋战国时属齐国地。
2.秦汉时期。秦统一中国后,青岛属齐郡。汉代仍属于齐郡地域。
3.隋唐宋元时期。隋开皇初年(581年)置李村县,隶胶东郡。唐改李村县为即墨县。宋代属即墨县。元代青岛先属辽阳行省,后属山东省,隶即墨县。
4.明清时期。1368年明代建立,青岛属山东省即墨县地。17世纪中叶,清军占领青岛,隶胶澳道。1732年设立胶澳厅,后升为胶澳直隶州。
5.近代时期。1897年,清政府与德国签订《胶澳租借条约》,将青岛租借给德国。1914年日本占领青岛。1922年,青岛回归中国,成立胶澳特别市,隶山东省。
6.现代时期。1937-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青岛被日军占领。1945年重属中国。1949年后隶属山东省。1981年,国务院批准青岛市为副省级城市。1984年,青岛市升为省直辖市。
综上,青岛历史上的政区疆域变迁较大,但总体一直属于山东地域。近现代以来,青岛的政治与经济地位提高较快,从清末的胶澳租界到民国的市再到改革开放后的省直辖市,青岛的发展壮大有目共睹,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港口城市和经济中心城市之一。
青岛市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华夏民族发展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政治、经济及文化地位的提高,标志着青岛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日益重要的作用
[Two]、青岛名菜前十排名
〖One〗、辣炒蛤蜊:特点是刚入口不怎么辣,辣味逐渐渗透,很有回味,以本地的红岛蛤蜊最为鲜肥。
〖Two〗、海菜凉粉:特点是除了吃起来很清爽外,还能吃出冻菜的一丝鲜味。
〖Three〗、烤肉串、鱿鱼:特点是色香味美、肉嫩。
〖Four〗、酱猪蹄:特点是炖得恰到好处,骨肉分开,既烂又有嚼头还不腻。
〖Five〗、鲅鱼水饺:特点是味道奇鲜,饺子馅很有弹性,馅中加入韭菜或者香菜会有不同味道。
〖Six〗、三鲜锅贴:特点是皮子结得好坏代表了三鲜锅贴的功力,吃到嘴里又香又不油腻才是最佳。
〖Seven〗、排骨米饭:特点是排骨味美肉嫩、不柴不腻、汤汁咸淡适中,拌米饭吃口感甚佳。
〖Eight〗、鸡汤馄饨:特点是口味鲜而不腻,味道纯正。
〖Nine〗、海鲜卤面:特点是面条入口柔韧爽滑、海鲜味突出,色泽艳丽。
〖Ten〗、白菜肉包:特点是新鲜白菜配以新鲜肉,吃起来鲜嫩、爽滑、荤素搭配,口味独特。
[Three]、青岛的古代陵墓有哪些
截止2018年7月,青岛的古代陵墓有:
大泽山石刻及智藏寺墓塔林作为石刻类文物进入第七批国保名单。智藏寺墓塔林就在智藏寺东的山腰处,与智藏寺隔山沟相望,与大泽山石刻一起,同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过,现场只看到青岛市的市保碑,未见到省保和国保碑。大泽山石刻及智藏寺墓塔林已有1000余年历史。其现存的古建筑、石刻、碑志、塔林主要分布在大泽山北峰以南、西峰以东,东至东山脊方圆11万平方米的范围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艺术价值。
六曲山古墓群位于平度市城区东南25公里古岘镇东的六曲山山脉,婉蜒15公里,东起龙虎山,西至窟窿山,蜿蜒三十华里。分别在古岘、云山、麻兰三个镇的山上村、八里庄、蓬莱前、刘家集木、东六曲、西六曲、大孙戈庄、戴家庄等十多个村的三十余个山头上,共有大小墓葬约400座,绝大部分为汉代墓葬,少数属东周墓葬。墓群以康王即汉景帝十二子胶东王刘寄的墓为重点,该墓位于古岘镇蓬莱前村西陵台上,封土完整而高大,直径40米。该墓群规模之大、分布之广,均为山东省所罕见。1978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田横五百义士墓,位于山东省胶东半岛,是关于田横兵败、自刎及五百义士慨然殉节的故事而建造的墓。西汉墓葬。坐落于山东省胶东半岛南部黄海里的田横岛内高峰田横顶上,隶属于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为纪念田横五百义士而建。墓由石块与砂土筑成,周长30米,高2.5米。石牌“齐王田横暨五百义士之位”呈长方形,长44厘米,宽19.5厘米,厚7.5厘米。原供在祠内,祠已毁,牌位尚存。1992年6月12授予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桥墓群,位于即墨区王村镇小桥村东西两侧的四个小山坡上。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约500米,占地面积50万平方米。汉代墓葬群,共有大小土冢19座,分为四组:第一组位于公路南的高台上,共4座;第二组位于路北的小山坡上,共5座;第三组位于果园和东北方向,共5座;第四组在东北岭上,共5座。从已破坏的墓看,为土坑墓。1977年秋,村民在距墓群100米处发现彩陶壶、陶鼎及“诸国侯”汉代金印1枚。
王吉墓群是汉代昌邑王中尉王吉的家族墓地,位于即墨区温泉镇西皋虞村西北处。此地原是一座古城,胶东康王的儿子刘建被封为皋虞侯,在这里修筑都城,其子孙一直沿袭了6代,后改为皋虞县,隋朝时并入即墨县,现古城不存,遗址尚可辨认。王吉墓群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约500余米,总面积约50万平方米。墓群中央曾建有一座王公庙,内祀汉代王吉、王骏、王崇的牌位,今庙已废祀,基址尚存。
青岛土山屯墓群位于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内土山屯,为汉代墓群。群墓葬布局、封土、祭台、棺椁形制、出土文物等均保存较好,构成完整的有机整体,在汉代中低级贵族墓葬发掘资料中非常罕见。
财贝沟东周墓群位于夏庄镇安乐村西。沟为东南至西北走向,长约300米,宽15~20米,深约5米,因村民在此取土或雨后冲刷常捡拾到青铜器、陶器、玉器、玛瑙及贝币等出土文物,当作“宝贝”卖掉换钱,故名财贝沟。1914~1939年间,日本人曾多次来此盗取文物。解放后,这里屡有铜鼎、鼓、剑、贝币等文物出土,经考证,为春秋晚期、战国早期之物,初步断定此处为东周时期的一处贵族墓葬群。1984年,崂山县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将财贝沟墓群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城阳汉墓群位于崂山县城阳镇城子村北,属汉代。城阳周围原有汉墓多座,“文化大革命”中遭到破坏,仅存两座。两座墓葬相距50米,南北并列呈土堆形,都较完整。北边一座称为“梁王坟”,高6米,直径30米;南面一座称为“拜坟台”,高4米,直径8米。《即墨县志》载:为东汉不其侯伏湛八代子孙之墓。1948年,曾挖出一块石门和一块刻鹿的画像石,为汉代遗物,存青岛市博物馆。
刘若拙墓,建于北宋,元、明两代曾重修,至今保存尚好。刘若拙,晚年亦往来于即墨城东门外之高真宫布道讲经。宋太宗淳化二年辛卯(991年)腊月,刘若拙逝于即墨,据《崂山志》载,刘若拙死后,其徒择地葬之,墓在高真宫前。刘若拙墓,现位于青岛市即墨东关小学(即高真宫旧址)院内,墓高约1.5米,直径约4米,封土呈圆锥形。墓前立石质墓碑一座,碑阳镌刻楷书“明万历二十年八月一日”,正中为“元敕封华盖刘真人之墓”,下款“即墨知事阁关中李奎立”。1982年,青岛市人民政府将即墨城中的,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老青岛人宋朝,青岛的历史来龙去脉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