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宁百科知识网

冠宁百科知识网

宋朝的史学

本站原创 -
宋朝的史学

大家好,关于宋朝的史学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两宋史学成果丰富的原因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两宋史学成果丰富的原因
  2.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的宋代前四史
  3. 北宋的史学家 代表作 体例

[One]、两宋史学成果丰富的原因

②因为北方人口大量迁移至南方,带动了南宋经济发展。

宋太祖曾要求其子孙永远不得杀害文人,文人在宋朝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重文轻武的风气在宋朝达到了极致,“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等俗谚都是出在宋朝。宋真宗时,状元出身的陈尧咨拒绝出任官级更高的武职。在理学的兴起、宗教势力退潮、言论控制降低、市民文化兴起、商品经济繁荣与印刷术的发明等一系列背景下,宋朝优秀文人辈出,知识份子自觉意识空前觉醒。

史尧弼在《策问》中认为:“惟吾宋二百余年,文物之盛跨绝百代。”陆游在《吕居仁集序》中也认为:“宋兴,诸儒相望,有出汉唐之上者。”

其后中国由于蒙古的入侵并对文人采取敌视政策,加上明清八股文与清朝文字狱严重压制学人思想自由发挥,中国除晚明外再也没有出现过像宋朝一样兴盛的文化景象。

宋朝的经济繁荣程度可谓前所未有,农业、印刷业、造纸业、丝织业、制瓷业均有重大发展。航海业、造船业成绩突出,海外贸易发达,和南太平洋、中东、非洲、欧洲等地区50多个国家通商。宋代对南方大规模的开发,促成经济中心南移。

宋代,在整个社会经济、文化推动下,科学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两宋的科技成就不仅成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上的一个高峰,也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中国四大发明,在宋代得到改进并应用。

提到两宋科学技术时,人们还常常提到沈括及他的《梦溪笔谈》。如李约瑟博士把沈括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而他的《梦溪笔谈》则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在其他方面也有颇多成就,如医学方面,医学从此前的三科分为九科,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著作《洗冤录》。针炙有了很大发展。《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所收药物比《唐本草》新增四百七十六种。

宋朝的历法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宁宗庆元四年颁布的《统天历》。该历法由杨忠辅创制。它与现代所测数值只相差26秒,而与现行的公历所采用的数据相同,比西方《格里历》的颁行早383年。

但因推测日食等不验,《统天历》只使用到开禧三年。同年又造《开禧历》代替统天历,行用于世45年。

完成了儒学复兴,传统经学进入了“宋学”的新阶段,产生了新儒学即理学。促进了儒、道、佛三家相互交汇的深入发展,完成了古文运动。

在唐宋八大家中,宋人占了六家,词达到全盛,话本在中国文学史上开辟了新的纪元。史学体裁多样,兴起了方志学、金石学;著作丰富,史家辈出,达到了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顶峰。

书院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如书法、雕塑、石刻、绘画等都达到了新的水平,佛教、道教亦有了新的发展。

[Two]、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的宋代前四史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宋代“前四史”是指“二〖Fourteen〗、史”中的前四部史书,即为前四史四本书。包括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东汉班固的《汉书》、南朝宋范晔的《后汉书》以及西晋陈寿的《三国志》。

[Three]、北宋的史学家 代表作 体例

〖One〗、(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永丰)人。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少时家境清寒、刻苦自学。考中进士后,曾官至参知政事。早年支持范仲淹的政治革新,因直言敢谏,屡遭贬谪,谥“文忠”。他领导诗文革新运动,在诗词、散文各方面都卓有成就;他积极培养、奖掖人才,苏洵父子、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因而成为当时文坛领袖。其《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形式。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文集》。其代表作《醉翁亭记》、《伶官传序》被选入教材。

〖Two〗、(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散文家。科举不第,与其子轼、辙合称“三苏”,俱被后人列入“唐宋八大家”。其著作以史论、政论为主,代表作《六国论》被选入教材。

〖Three〗、(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世称“濂溪先生”。是宋代理学创始人之一,对宋、明哲学思想影响很大。他诗文皆长,其文质兼美的《爱莲说》被选入教材。

〖Four〗、(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谥“文正”。主编《资治通鉴》,这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编年体史书,以年月为经,史实为纬,贯通战国至五代长达1360多年的历史,书名由神宗所赐,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选入教材的有《训俭示康》和录自《资治通鉴》的《赤壁之战》。

〖Five〗、(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谥“文”,又称“王文公”。曾任参知政事,并两度为相,执政期间实行变法,被列宁誉为“11世纪的改革家”。文章多为政论,立意高远,其诗风格遒劲,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是传世名句。有《临川先生文集》。《伤仲永》、《读孟尝君传》、《游褒禅山记》、《书湖阴先生壁》被选入教材。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宋朝的史学和两宋史学成果丰富的原因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标签:# 史学# 宋朝# 宋史# 宋代# 国家图书馆

上一篇宋朝的驴

下一篇宋朝滑车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