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宁百科知识网

冠宁百科知识网

唐朝皇权遭到制约

侠名 -
唐朝皇权遭到制约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唐朝皇权遭到制约,以及(皇权与相权)是如何互相(制约、制衡)的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1. (皇权与相权)是如何互相(制约、制衡)的
  2. 三省六部为什么相互制约
  3. 为什么唐朝喜开山为陵

[One]、(皇权与相权)是如何互相(制约、制衡)的

〖One〗、分权。唐朝设三省六部将相权一分为三,巩固王权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互相监督和配合,历朝历代基本都延续这个方法,明朝时废丞相位,但内阁首辅却是有丞相实权。

〖Two〗、历朝历代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不外乎皇帝被丞相控制或互相拉锯。后者皇帝是赢家,基本手段是架空、分权、制衡、权术斗争几种。

[Two]、三省六部为什么相互制约

〖One〗、首先来看三省。简单地说,就是朝廷下面设立三个省——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这三个省的级别相当,构成朝廷的中枢。中书省主管长官为中书令,门下省为侍中,尚书省为尚书令,三省首长同为宰相,共议国政。三省在国家政务决策和执行的过程中,互相配合、互相制衡。

〖Two〗、中书省协助皇帝草拟诏令和决策,称为“定旨出命”。国家大事中,凡是需要皇帝下诏的,都由中书省来起草。《资治通鉴》中记载,中书省除首长中书令、副长官中书侍郎外,还有数位中书舍人具体负责文书诏令的起草。皇帝的诏书,在唐代称为“敕”。通常情况是,接到拟敕任务后,中书舍人每人草拟一份,称为“五花判事”,中书令或中书侍郎从中选出最佳稿为底稿,修改补充后,成为正式诏书,然后再呈送皇帝画一“敕”字。但是,这样的诏书还并不能称之为政府合法命令,还要送到门下省审查复核。

〖Three〗、门下省负责审“敕”。门下省除长官侍中、副长官侍郎外,设有若干给事中,也是正五品,官位虽然不高,却有对诏书的审核权。一旦他们认为诏书有问题,便可将诏书批注送还,称为“涂归”,意即将原诏书涂改后送还中书省重拟,也称为“封驳”“封还”“驳还”。也就是说,所有的诏书都要通过门下省的审核才可以正式生效。正式生效后的诏书最后传达到尚书省。

〖Four〗、尚书省负责国家行政。这是一个执行机构,是国家最庞大的行政机构,将经过中书、门下二省的皇帝诏敕细化为具体实施的政令,颁发下去并监督执行。

〖Five〗、“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是三省分工原则,从而彼此配合,彼此制约。

[Three]、为什么唐朝喜开山为陵

〖One〗、首先,受到历史因素的制约。关中自古帝王都,作为周秦汉唐等一系列朝代的京畿所在地,按照先来后到做原则,以秦都咸阳和汉代长安城为中心,历朝历代的皇帝陵在渭河北岸的高地上,由近及远,渐次分布。

〖Two〗、距离现今咸阳和西安最近的渭河北岸的高地上,以五座帝陵为主的汉朝,早已占尽先机,由西向东,分布着武帝刘彻的茂陵、成帝刘骜的延陵、高祖刘邦的长陵以及景帝刘启的阳陵等一系列汉朝陵墓。因此,唐王朝的帝陵,在选址上,只能往离京城更远的渭河以北的更高地带延伸。

〖Three〗、其次,受到地理条件的制约。相比较汉代帝陵以塬为主的地理条件,唐王朝帝陵分布的地区,介于关中平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更多地以山地为主。这样的地理条件,对唐王朝的帝陵来说,既是迫不得已面临的局限,又是得天独厚的优势。

〖Four〗、唐王朝的风水家们和建筑设计大师,因地制宜地开创了“以山为陵”的新形制。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分布于渭河北边更高处的唐朝帝陵,恰好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比汉朝更辉煌更震撼人心的成果和胸襟。

〖Five〗、第三,彰显皇权至高无上地位的需要。“以山为陵”的建造形制,更能凸显封建王权的至高无上和大唐帝国的强盛。人们登临高山,更能产生天高任鸟飞的激情,更能升腾起气吞万里、指点江山的豪情。

〖Six〗、正如杜甫在《望岳》诗中所写的一样:

〖Seven〗、所以,唐王朝“以山为陵”的形制,反而化腐朽为神奇,把那个朝气蓬勃、自信乐观、昂扬进取的时代风貌,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即使今天,我们登临凭吊,豪迈之情也会油然而生。

关于唐朝皇权遭到制约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诏书# 中书省# 制约# 皇权# 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