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唐朝的寒食节背景资料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韩翃写《寒食》时的时代背景资料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下面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唐朝的寒食节背景资料和韩翃写《寒食》时的时代背景资料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One]、寒食的时代背景
〖One〗、寒食节是中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相传是源于春秋时代的晋国,是为了纪念晋国公子的臣子介之推。每逢寒食节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饭,以示追怀之意。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
〖Two〗、关于寒食节的时代背景,有三种学说:周代禁火说、战国时期禁火说和唐代制度说。其中,唐代制度说认为,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这仪式用意有二: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结束,可以用火了;二是藉此给臣子官吏们提个醒,让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
[Two]、寒食节与什么时代的什么有关
寒食节与春秋时晋国介之推有关。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卵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之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古为一人。深冤何用道,峻迹古无邻。魂魄山河气,风雷御宇神。光烟榆柳火,怨曲龙蛇新。可叹文公霸,平生负此臣。”唐代诗人卢象这首《寒食》诗,所言即是寒食节的来历“之推绵山焚身”的故事。相传此俗源于纪念春秋时晋国介之推(姓介名推,又称介子推,之为虚词,子为敬称)。当时介之推与晋文公重耳流亡列国,割股肉供文公充饥。文公复国后,之推不求利禄,与母归隐绵山。文公焚山以求之,之推坚决不出山,抱树而死。文公葬其尸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于子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后相沿成俗。中国过往的春祭都在寒食节,直到后来改为清明节。但韩国方面,仍然保留在寒食节进行春祭的传统。山西介休绵山,被誉为“中国寒食清明文化之乡”,每年举行隆重的寒食清明祭祀(介子推)仪式活动。
[Three]、韩翃写《寒食》时的时代背景资料
〖One〗、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这仪式用意有二: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结束,可以用火了;二是藉此给臣子官吏们提个醒,让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此诗正是因此而发。
〖Two〗、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Three〗、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Four〗、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Five〗、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Six〗、这首诗善于选取典型的题材,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虽然写得很含蓄,但有了历史典故的暗示,和中唐社会情况的印证,还是能了解诗的主题的。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