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唐朝公爵工资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一等公爵官位多大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下面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唐朝公爵工资和一等公爵官位多大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One]、一等公爵官位多大
公爵是五等爵位里比较高的一等,仅此于王的地位自中国先秦时代开始,已有君主赐封公爵,是周朝封建五等爵的第一等。《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西周时的公国有四:宋国、虢国、州国和虞国。秦、汉朝的二十等爵制内无公爵,只有汉末有魏公曹操。以后唐朝有国公?、郡公?、县公等,宋朝、明朝有国公爵,清朝有公爵。
[Two]、中国古代公爵能掌管军队吗
中国古代公爵能掌管军队。唐朝建立后大封功臣,就册封了很多掌管军队的国公,比如贞观三年(629年)八月,李世民接受了代州都督张公瑾的建议,决定出击东突厥,命兵部尚书、卫国公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以张公瑾为副,发起了强大的军事攻势。又任命并州都督李勣、谯国襄公柴绍、灵州大都督薛万彻等为各道总管,统率十几万军队,分道出击突厥。
[Three]、古代公爵等级
〖One〗、周朝: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均世袭罔替,封地均称国,在封国内行使统治权。各诸侯国内,置卿、大夫、士等爵位,楚国等置执圭、执帛等爵。卿、大夫有封邑,对封邑也可以行使统治权、唯受命于诸侯。
〖Two〗、秦朝:共分二十级:一级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Fourteen〗、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
彻侯以一县为食邑,并得以自置吏于封地;关内侯有食邑、封户,只能衣租食税而已;大庶长以下十八等,皆有岁俸。临战,斩敌首一级(颗),即赐爵一级。秦朝、汉朝沿用此制。
〖Three〗、到了唐朝,爵位分为九等,分别是: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县侯、县伯、县子、县男。唐朝也基本继承了汉武帝时期的做法:皇帝的儿子除皇太子外其他的可以封为亲王。
亲王的儿子,嫡长子只能降一级,为郡王了,而亲王其他儿子则为郡公了,当然有功于朝廷者,也可以进位郡王。
〖Four〗、到了明朝,封爵分为异姓和宗室两类。列爵一开始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后来只保留公、侯、伯三等,用以分封功臣、外戚、少数民族首领等。
例如明朝开国军事统帅徐达被明太祖封为魏国公;明朝开国功臣、著名政治学家刘基刘伯温就被明太祖封为诚意伯。他们两个人分别属于当时异姓里的外戚和功臣,在列爵里属于“公”、“伯”。
宗室的爵位有亲王、郡王、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除了皇嫡长子外,皇帝的其他儿子封为亲王,亲王的儿子为郡王,亲王的孙子为辅国将军,亲王的曾孙为奉国将军,之后以此类推,直到降至奉国中尉,就不再降了,世袭罔替,以此区别于普通老百姓。
〖Five〗、明朝初年的宗室封爵不但是封土建国,而且经常统帅大军出征。比如燕王朱棣,在洪武时建藩北平,两次率领军队出征北元。后来朱棣即位后,逐步削除了藩王的兵权,逐步形成“分封而不赐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的局面。
〖Six〗、清朝爵位分为宗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蒙古爵位。
宗室爵位,掌于宗人府,共分为十二级,分别为: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其中前四种为高级爵位,贝子是当朝皇子的最低封爵。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