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唐朝茶具丝带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唐代茶具设计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One]、茶具器具
〖One〗、“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茶具各有其用。
〖Two〗、茶壶:主要用于泡茶,壶身圆润,肚大能容,壶口带嘴用于斟茶。好的茶壶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茶的香味,且不吸茶香。
〖Three〗、盖碗:盖碗又称“三才碗”,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主用也是泡茶。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茶文化的一种体现。
〖Four〗、公道杯:公道杯也称“茶海”,是用于均匀茶汤,再分茶至品茗杯中的茶具。以前人们用盖碗泡好茶后直接分至各品茗杯中,容易出现茶汤浓淡不[One]、汤量不一的现象,公道杯的出现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Five〗、品茗杯:就是用于喝茶的杯子,杯身较矮,款式多样。
〖Six〗、闻香杯:闻香之用,比品茗杯细长,是乌龙茶特有的茶具。传统的茶道讲究的就是一嗅二闻三品味,闻香杯聚香效果好,香味散发慢,既可暖手又可尽情品玩。
〖Seven〗、辅助茶具有很多,应用于每一个泡茶品茶的环节,总的来说是个“细节控”。购买的时候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和实际需求来定就好了。
〖Eight〗、茶叶罐:盛放茶叶的容器。茶叶的存放,讲究密封、干燥、避光、阴凉、无异味,针对茶的特质来选存储工具,才是正理。
〖Nine〗、茶盘:茶盘是用于放置茶具、茶杯的平台。一般而言,茶盘要平,且不怕泡水,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采用乌金石茶盘,有档次感,还能排水。
〖Ten〗、杯托:刚泡好的茶容易烫手,一个杯托不仅能避免被烫,还能增加茶的仪式感,美哉。
1〖One〗、茶滤:用于从茶壶中过滤茶汤,避免有碎叶茶渣落入茶汤,影响观感和口感。
1〖Two〗、茶洗:用来洗茶的工具,形如大碗。《潮州茶经》中说:"烹茶之家必备三个,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浸茶杯,副洗一以浸冲罐,一以储茶渣暨杯盘弃水。"到了现在,茶洗的功能更偏于洗杯、回收杯、装茶渣弃水等。
1〖Three〗、茶承:茶承是用来承载茶壶的器具,即茶壶下的托盘。一方面茶承可以用于淋壶时盛水,另一方面茶承可以用于衬托茶壶的精美。
1〖Four〗、杯架:用来晾杯的架子,洗过的茶杯倒置于杯架上可以沥干水分,保持干爽,不受污染。
1〖Five〗、茶荷:茶荷:用于盛放茶叶、观赏茶叶,将茶叶放入茶壶中。形状多以有引口的半球形,通常用竹、木、陶、瓷等制成。
1〖Six〗、茶盖置:用来放茶壶、盖碗的盖子,直接放桌上或承盘里易脏,易留下水渍,一个盖置可以。
[Two]、什么是唐代用来铲茶的工具
唐代茶具中重要的器具主要有下面5种:
茶釜是唐代重要茶具之一。唐代饮茶以烹煮为主,需要把茶饼碾成颗粒后放入茶釜中煎煮,茶釜在唐代饮茶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茶臼是将茶饼研磨成颗粒的器具。陆羽《茶经》上所提到用来研磨茶叶的工具是茶碾,茶臼是早于茶碾出现的研磨工具。
瓷茶臼坚厚,平底、外侧施釉、臼里不施釉,有月牙形的小窝,用以研磨。
茶则是一种量具,将研磨好的茶放入茶釜中时需要用茶则来量取定量的茶。唐代茶则多为青瓷。
茶瓯是唐代茶具中最典型的器具之一,又称为茶杯或茶碗。茶瓯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玉璧底碗,圈足较大,中心内凹;另一种是常见的花口茶碗,多为五瓣花形,圈足外撇,是晚唐出现的器型。
茶托是防止茶杯烫手的器具,东晋时期就有了青瓷茶托的雏形,到了唐代,茶托的造型更加丰富,有莲花花瓣形、荷叶形、海棠花瓣形等。
[Three]、唐代茶具设计
〖One〗、唐代瓷质茶具造型以“以人为本”为原则,是唐以后乃至现今都遵循的设计原则。唐代瓷质茶具将功能性放在第一位。茶碗为典型的代表,唐代茶碗的口径、唇口、腹高、圈足的设计都是为了让人使用方便,大口径利于观茶色、唇口便于饮茶、腹高的高度便于端持、圈足的设计防滑、防资等。
〖Two〗、另外,茶盏在唐代被发明设计,盏托的巧妙设计使用,更是方便了人在饮茶时遇到的滑、烫的问题。这些无不是唐人“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体现,并被唐以后所承袭、发扬,这也是现今我们设计所要遵守的基本原则。
〖Three〗、唐代瓷质茶具丰富多变的造型为后世所承袭。唐代瓷质茶具造型在吸收同代金银茶具造型的同时,对自然界的植物造型也十分喜爱,巧妙地将植物的自然造型运用到茶具造型中,在唐代出现了大量的仿生茶具,各式花口碗、盖、盖托等。
〖Four〗、这类茶具所采用的分瓣、多曲的新造型极大影响了后代茶具造型。例如,唐代晚期花口造型盏的出现、流行,直接促成了宋代花口盖在造型上的承袭。
OK,关于唐朝茶具丝带和唐代茶具设计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