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宁百科知识网

冠宁百科知识网

宋朝方镇割据

原创编辑 -
宋朝方镇割据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宋朝方镇割据,以及北宋藩镇割据的具体措施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1. 北宋行政划分
  2. 北宋藩镇割据的具体措施
  3. 北宋如何尽夺藩镇之权

[One]、北宋行政划分

〖One〗、北宋实行的是州—县二级行政区划制度。

〖Two〗、北宋时期人口超过一亿。人多了,政务自然多,不能不增加政府机构。

〖Three〗、第一级为州、府、军、监,为统县政区,与今地级市同。第二级为县、军、监,属县级政区,与今县同。

〖Four〗、另,在统县政区上设诸监司,监司重要者有四种,分别为转运司、提刑司、安抚司和提举常平司,诸监司辖区称做路,因诸监司权位颇重,且对州府有监察之责,故常视为在州府之上的高级行政区。

[Two]、北宋藩镇割据的具体措施

〖One〗、北宋解决藩镇割据主导思想是以文抑武,具体措施有:第一,将枢密院置于宰辅之下,武将受制于文官系统。

〖Two〗、第二,强干弱枝,投入更多资源,将中央禁军培养壮大,对各地方军有绝对碾压的优势。

〖Three〗、第三,剥离军队和将官的统属关系,进行定期轮换。

〖Four〗、第四,限制军队将领调动军队的权利。

[Three]、北宋如何尽夺藩镇之权

〖One〗、①军权的集中。由皇帝直接统辖禁军,收回禁军统帅权,分割兵权;设立枢密院,使“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二者互相牵制,皇帝直接掌握了兵权;利用更戍法,使“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以此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即兵将分离局面;实行“守内虚外”“内外相维”政策,使全国军队屯驻两半,一半京师,一半各地,以此均衡京城驻军与外地驻军的兵力配置。

〖Two〗、②行政权的集中。在中央,主要是削弱和分割了宰相的权力,实行军政、民政和财政的三权分立,打破宰相“事无不统”的局面;在地方,主要是派文臣担任知州,以防武人干政,并设通判与之相互牵制,从而削减地方权力。

〖Three〗、③财权和司法权的集中。主要是将各路所属州县财赋,“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辇送京师”,以消除地方对抗中央的物质基础;同时规定死刑须报请中央复审、核准,把司法权也收归了中央。

〖Four〗、总结,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解决藩镇割据,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作用,也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

关于本次宋朝方镇割据和北宋藩镇割据的具体措施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标签:# 北宋# 藩镇# 割据# 禁军# 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