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宁百科知识网

冠宁百科知识网

宋朝都江堰

AI创作 -
宋朝都江堰

大家好,宋朝都江堰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都江堰水库哪年建的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下面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宋朝都江堰和都江堰水库哪年建的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都江堰是岷江吗
  2. 都江堰水库哪年建的
  3. 南宋都江堰属于哪里

[One]、都江堰是岷江吗

都江堰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均气温15.2℃,年均降水量近1200毫米,年均无霜期280天。这里四季分明,夏无酷暑,最热的〖Seven〗、8月份平均气温为24℃左右,平均比较高气温仅28℃。冬无严寒,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为4.6℃,平均最低气温在1℃左右。

[Two]、都江堰水库哪年建的

都江堰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岷江上游340公里处。

都江堰是由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于约前256年至前251年主持始建的。经历代整修,两千年来都江堰然发挥巨大的作用。都江堰水利功能都江堰工程的主要作用是引水灌溉和防洪,另外也兼具水运和城市供水的功能。它将岷江水一分为二,引一部分流向玉垒山的东侧,让成都平原的南半壁不再受水患的困扰,北半壁又免于干旱之苦。

几千年来,岷江在这里变害为利,造福农桑,将成都平原变成“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的“天府之国”,并促进了四川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

都江堰初成时以航运为主、灌溉为辅。《史记·河渠书》记载,“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利用溉浸,百姓飨其利。”岷江和长江因之得以通航,岷江上游盛产的木材还可以漂运成都,使得成都从秦朝时起便成为蜀地交通的中心。除了水运之利,都江堰于农业灌溉的效益随着灌溉渠系的发展愈加为世人所倚重。

岷江左岸水源流出宝瓶口至玉垒山东侧之后,沿李冰开凿的两条干渠流向成都。西汉时,蜀郡太守文翁新开一条干渠将岷江水引至成都平原东部。东汉时,“望川原”上“凿石二十里”,使灌渠延伸过现在双流的牧马山高地。同时岷江右岸的引水渠系在李冰时代开辟的羊摩江基础上不断向成都平原西南部延伸发展。

经过上百年开发,到汉朝时都江堰灌区已经从秦朝时的郫县到成都一线,发展到彭县、广汉、新都一带,灌溉面积达“万顷以上”。《汉书·地理志》提到成都平原时称“民食稻鱼,无凶年忧,俗不愁苦”。

到唐朝时,益州大都督长史高俭广开支渠,此后灌区渠系经过多次整修愈加繁密,灌田面积继续扩大。都江堰的功效从此转为以农田灌溉为主。

宋朝时都江堰灌区又有显著发展,据王安石的《京东提点刑狱陆君墓志铭》可知,当时灌区至少已达1府、2军、2州共12个县,其中仅陆广负责的灌区就有1.7万顷(约合今137.7万亩)。

清朝时,灌溉范围达到14个州县约300万亩。到了民国时期,1937年统计的灌溉面积为263.71万亩;1938年出版的《都江堰水利述要》记述受益于都江堰的田地“计有川西14县之广……约520余万亩”。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继续扩建和改造都江堰灌溉系统。60年代末,灌溉面积达到678万亩;到1980年代初,灌区扩展到龙泉山以东地区并建成水库近300座,灌溉面积扩大到858万亩;此后进一步的灌区改造将灌溉区扩大到1000多万亩,总引水量达100亿立方米,成为近来世界上灌溉面积最大的水利工程。

[Three]、南宋都江堰属于哪里

〖One〗、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由渠首枢纽(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灌区各级引水渠道,各类工程建筑物和大中小型水库和塘堰等所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工程系统。

〖Two〗、宋之前的历史上都不叫都江堰,直到宋代,在宋史中,才第一次提到都江堰:“永康军岁治都江堰,笼石蛇决江遏水,以灌数郡田。”从宋代开始,把整个都江堰水利系统的工程概括起来,叫“都江堰”,才较为准确地代表了整个水利工程系统,因此该名一直沿用至今。

关于宋朝都江堰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标签:# 都江堰# 岷江# 成都平原# 灌区# 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