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唐朝科考在几月和唐朝有乡试和省试吗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块儿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One]、唐朝有乡试和省试吗
〖One〗、唐朝的科举,只有解试(也称乡试,包括县试和府试)和省试(也称礼部试,也就是后代的会试)两种,并无更高一级的殿试,而到宋开宝六年,宋太祖在讲武殿考试进士,颁定名分,这才有了真正的殿试,并成常制;
〖Two〗、进士科虽难考,但考中后容易飞黄腾达,故最为士人所重;
〖Three〗、进士科正式考试共分三级: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院试之前,还要经过县试和府试。县试即由本县知县主持的考试。通过后再参加知府主持的府试。府试及格者称童生。取得童生资格后才能参加正式的科举考试。
[Two]、唐朝有会试吗
唐朝科举考试中没有会试,会试出现在明朝的科举考试中,是明朝礼部举行的考试,参加者为举人,考中者称贡士(会试之后的殿试一般不刷人,类似于现在的1:1复试,所以一般考中贡士就等于考中进士了)
隋唐时期,科举考试处于初创阶段,其制度到唐玄宗时期才正式确立
唐朝科举考试的考生有两部分,一部分是生徒,是有京师及各州府学馆推荐的学生,不用参加解试;另一部分是乡贡,也称举人,是通过州县举行的解试而考中的学生。这些考生参加由尚书省举办的省试(也称礼部试),考中即可入朝为官
武则天时期,开创了殿试(皇帝亲自策问贡生)
唐朝的科举考试共有50多种科目,如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其中秀才科的要求极高,每年考中者不过〖Two〗、3名,后来逐渐废止;此外明经、进士两科比较受欢迎,明经仅要求熟悉理解经文的含义和默写,比较容易考中,录取率在十分之一左右;进士科要考诗赋及实务策问,较难,录取率达到六十分之一
[Three]、院试几年举行一次
〖One〗、院试是每三年举行两次。由皇帝任命的学政到各地主持考试。院试得到第一名的称为案首。通过院试的童生都被称为生员,俗称秀才,秀才算是有了功名,进入士大夫阶层;有免除差徭,见知县不跪、不能随便用刑等特权。
〖Two〗、秀才分三等,成绩比较好的称“禀生”,由公家按月发给粮食;其次称“增生”,不供给粮食。
〖Three〗、三是“附生”,即才入学的附学生员。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