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陈寅恪讲唐朝这个问题,陈寅恪对隋炀帝的评价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块儿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One]、陈寅恪是什么人
〖One〗、我们今天提到民国的大家大师们,会想到蔡元培,会想起胡适,会提到马相伯,会谈起梅贻琦等等,但是一定少不了一个清瘦笔直的身影——陈寅恪先生。
〖Two〗、1890年出生的陈寅恪,其祖父陈宝箴官至湖南巡抚,后因首先响应光绪皇帝发动的戊戌变法而被罢职;父亲陈三立是清末著名的诗人《被称为”清末四公子“之一。所以陈寅恪从小可谓是生长在书香门第,并且父亲和祖父都是积极求变改革的进步人士,因此陈寅恪从小不仅熟读传统的四书五经等书籍,并且对西方文化也有所涉猎。
〖Three〗、并且在1903年,陈寅恪13岁时就被父亲陈三立送到日本读书。1909年,陈寅恪在复旦公学毕业,从此踏上了西欧游学的历程。他的父亲也好,自己也罢,都是希望自己能够有更好的前途,而不是服务于行将末路的晚清政府,所以他想要得到更多的知识。
〖Four〗、陈寅恪先后两度出国游学,第一次是1909年复旦公学毕业后自费出国,先后在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学习,这一次的游学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中止。
〖Five〗、1918年,得到官费出国的机会,陈寅恪再次前往德国柏林大学攻读东方古文字学,在这期间,他掌握了中亚古文字、蒙古语、梵语、巴利语、波斯语、突厥语、西夏语、英语、法语、德语,成为一段佳话。并且陈寅恪极其聪明,学习刻苦,但是在游学期间始终没有得到文凭,甚至没有发表过一篇著作文章。
〖Six〗、其实这和先生的治学理念有很大的关系,他曾说过一句话:“考博士并不难,但两三年内被一个具体专题束缚住,就没有时间学其他的知识了。”原来先生是不想把时间浪费在已经掌握透的知识上了,想要留出时间来学习更多的新的内容,所以才一直没有时间去好好的获得文凭。
〖Seven〗、1925年,游学结束的陈寅恪回国。当时的清华大学进行改制,打算建立研究院国学门,**当时著名的专家学者当作导师,国学大师王国维、主张变法图强的梁启超、语言学家赵元任以及陈寅恪。当时的陈寅恪与其他三人相比真的是有点“名不副实”,原因是当时的那三人的名头以及很大了,而学历、著作都没有的陈寅恪和他们相比多少令人不是很信服。
〖Eight〗、但是研究院主任吴宓力主邀请陈寅恪,当陈寅恪入驻清华园后,所有人都为其学问精深宽广而惊叹不已,不仅是学生,就是教授老师来请教陈寅恪问题的也不在少数,所以当时就称陈寅恪先生为“教授中教授”。
〖Nine〗、据他的学生回忆说,陈寅恪先生教课时往往会让人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因为你不知道他到底有什么是不知道的,什么知识是他说不出来的。往往讲到一个知识点,先生能够顺着这个点讲成一个大面积的知识网络。就在这样学问之高的导师的教导下,他的学生也都是后来有名的大家,比如季羡林、蒋天枢、胡守为、刘适等。
〖Ten〗、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本人发动全面侵华,不久北平沦陷。当时已经47岁的陈寅恪因为高度近视又加上学习治学导致用眼过度,使得右眼已经看不见了,如果当时不是为了尽早离开北平南下治学,先生的眼睛是可以恢复的。
1〖One〗、在离开北平前,先生将前半生的藏书寄到先行长沙,而未曾想后来长沙也很快沦陷,先生又随着远避昆明,先生的书籍就葬送在战火里,而随身携带的书籍竟在前往昆明的途中被盗,可谓是雪上加霜。这让原本因眼疾痛苦不堪的先生,心中更是悲痛。
1〖Two〗、而此时先生所在的昆明虽然没有沦陷,但是日军时而进行空袭,加上物资紧缺、条件简陋,使得先生的眼疾不断加重。而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先生强忍着身体上的折磨,坚持给学生上课,并且完成了《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难以想象先生在双目几乎都看不清、身体虚弱的情况下是如何完成这等不朽的名著。
1〖Three〗、1939年,英国牛津大学先后数次邀请先生前往教学,担任汉学教授。一开始并没有同意,但是后来考虑到自己眼疾的问题,前往医治眼疾就同意前往,但不幸的事再一次降临。1914年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使先生的游学中止,这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得先生欧洲行终止,只能暂避香港。后来日军占领香港,一队日本兵围住先生的公寓。
1〖Four〗、先生一人一椅坐在客厅中央,当时已经双目几乎失明,只剩左眼能微微看清一点的先生,依旧炯炯有神地瞪着双眼,用正宗的**口语大骂进来的日本队长。小日本一听也愣了,还有这一尊大神啊,也就没为难先生一家,时不时的还送来一些米面,但是平生最痛恨日本人的先生断然不食日本兵送来的食物。独立之精神,自由之人格可见一斑。
1〖Five〗、抗日战争胜利后,心情舒畅的先生再次回到清华园教书。当时的先生已经双目失明,但是依旧不肯休息,坚持教书,在清华园继续教了两年以后,战事再次打响,先生受邀前往岭南大学任教,从此开始了先生在广州这最后二十年的生命。
1〖Six〗、1952年,院系调整,岭南大学合并改名中山大学。但是先生似乎不为外物影响,只关心自己能把书教好。而随着特殊时期的到来,先生的精神、学问被当作“守旧”而被打倒,先生失望地辞职了,结束了几十年的教书匠生涯。不管外界怎样批判先生,先生只是一心的扑在学问上,晚年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在助手黄萱的帮助下,用了整整十年时间,口述完成了《柳如是传》,书中将先生当时内心的追求和想法展现的淋漓尽致。
1〖Seven〗、而命运似乎对先生的折磨还没有结束,1966年,先生遭到前所未有的批判和折磨,精神和肉体上的双重痛苦让先生吃尽苦头。终于,在1969年10月7日,先生与世长辞,留下一生著作,在先生去世12年后被弟子蒋天枢总结出版,算是先生留赠来者的一份独特的礼物。
1〖Eight〗、先生从小留学日本,后又游学西欧,教书数十载,战火、苦难饱经沧桑。但是始终不改其志,做学问也是,做人也如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人格”贯穿先生的一生,我等后辈以先生为楷模。
[Two]、陈寅恪对隋炀帝的评价
〖One〗、据陈寅恪先生的研究,魏晋南北朝时“五胡”入主中原,汉民族与其它民族融合加深,有一支汉民族武装被派往陇西(今甘肃东南部)一带。隋朝的建立者杨氏以及唐朝的建立者李氏都是这个陇西贵族的成员。
〖Two〗、杨广称帝后主要做了以下几件大事:
〖Three〗、[One]、军事上征讨契丹、流求,三征高句丽。
〖Four〗、605年。隋将韦云起率军趁契丹防备松弛,突然发起进攻,大败契丹军。
〖Five〗、杨广于607年和608年两度派朱宽前往流求,务求“慰抚”该国,但流求不从。610年,杨广又派陈棱、张镇州率兵万人前往攻打流求。击杀其主,俘男女数千人。
〖Six〗、杨广即位后,又三次大举进攻高句丽。但因劳师远征、部将叛乱等原因未能成功。
〖Seven〗、杨广利用前朝开凿留下的旧河道,加以开凿疏浚。他下令调征河南、淮北诸郡人民百多万人修通济渠,西段自洛阳西苑引谷水、洛水循阳渠故道,东段走汴渠故道入淮水。又下命疏浚汉代屯氏河,疏浚春秋吴运河、秦丹徒水道、南朝运河为江南河,后统名为隋朝大运河。
〖Eight〗、[Three]、文化上大开科举,增设进士科。
〖Nine〗、科举,萌发于南北朝,真正成型于唐朝。
〖Ten〗、随着门阀士族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已无法继续下去。隋文帝即位以后,废除九品中正制。
1〖One〗、606年,隋炀帝杨广增设进士科,优先考虑人品而不是文才,还增加了科举录取人数。
1〖Two〗、以上几件大事,表面上杨广树立了自己的文治武功。而实际上还有一个更大的目的,就是为了脱离陇西贵族的控制。陇西贵族虽然把杨氏送上皇帝宝座,但是到从杨坚到杨广一直活在他们的阴影下。
1〖Three〗、杨广征讨四方是为了彰显军事才能;修运河是为了加强南北联系,拉拢南方势力(包括杨广讨的南方人老婆萧皇后)
1〖Four〗、;扩大科举是为了选拔寒门子弟。而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对抗陇西贵族势力。
1〖Five〗、陇西贵族势力看穿杨广的真实用意,不甘示弱,他们制造舆论,把杨广形容为荒淫无道、穷兵黩武的昏君。利用手中兵权,联合把不听话的杨广拿下,由李氏代替,也就是李渊、李世民父子。也就是说隋灭唐兴表面上看是改朝换代,实际上真正的掌权者并没有变化。历史就是这么有趣。
1〖Six〗、陇西贵族已经经营了上百年,盘根错节,势力庞大,人才众多,以至于达到了可随意更换皇帝的能力。
1〖Seven〗、所以,为了维护李唐王朝的正统,隋炀帝杨广就成了无道昏君。
[Three]、陈寅恪在长恨歌里讲些什么
〖One〗、寅恪先先是想研究李唐皇族的家风。唐朝的高宗李治子纳父妻、玄宗李隆基父纳子妻,如此寡廉鲜耻之事都能做出,在秦汉及以后其他朝代很少见到,应该和李唐王朝的统治者受胡人影响比较大有关。
〖Two〗、通过论证杨贵妃,进而探讨民族问题和文化问题,由小及大,使自己的立论坚实可靠。
陈寅恪讲唐朝和陈寅恪对隋炀帝的评价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