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宁百科知识网

冠宁百科知识网

宋朝修桥奇事图片

本站原创 -
宋朝修桥奇事图片

大家好,关于宋朝修桥奇事图片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福州万寿桥传说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苏桥古镇历史
  2. 中国历史13古桥
  3. 福州万寿桥传说

[One]、苏桥古镇历史

〖One〗、历史文化地名由来因宋朝文安县主簿苏洵在该地修桥一座,名为苏桥,镇以桥名。文物古迹皇恩亭皇恩亭又名望洼楼,位于文安苏桥镇东与崔家坊村相交处。

〖Two〗、1767年(清乾隆三十二年),乾隆皇帝第一次巡视文安水情,在此眺望烟波浩渺的文安大洼,故建亭留念。这也是望洼楼之称的由来。该亭原有“皇恩浩荡”金字匾额,故称“皇恩亭”。亭内立有御制碑,碑额为二龙戏珠浮雕,并有篆书“御制”,碑文为五言诗,系乾隆皇帝御笔。亭及碑座在“文革”期间被破坏。

[Two]、中国历史13古桥

中国是桥的故乡,自古就有“桥的国度”之称。几千年来,勤劳智慧的中国人修建了数以万计奇巧壮丽的桥梁,这些桥梁横跨在山水之间,不仅促进了流通,又装点了壮阔河山,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的标志之一。

世界现存最古老最雄伟的石拱桥——赵州桥

赵州桥又叫安济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城南五里的洨河上,横跨在37米多宽的河面上,因桥体全部用石料建成,当地称做“大石桥”。

赵州桥是隋朝石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距今已有近1400年,是世界现存最古老最雄伟的石拱桥。隋代著名石匠李春的杰出贡献在世界桥梁建筑史上永放光辉。

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卢沟桥

卢沟桥亦称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处,丰台区永定河上。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1937年七七事变在此发生,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本土的开始,芦沟桥因此成为有历史意义的纪念性建筑物。

中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洛阳桥

洛阳桥原名万安桥,位于福建省泉州东郊的洛阳江上,中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宋代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桥工程,从北宋皇佑四年(公元1053年)至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前后历七年之久,耗银一千四百万两,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

世界现存最早的开合式大石桥——广济桥

广济桥又称湘子桥,位于广东省潮安县潮州镇东,横跨韩江。始建于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潮州知军州事曾汪主持建西桥墩,于宝庆二年(1226)完成。广济桥与赵州桥、洛阳桥、芦沟桥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桥,属于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是中国桥梁建筑中的一份宝贵遗产。

中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安平桥

安平桥是我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位于中国福建省泉州晋江安海镇和泉州南安水头镇之间的海湾上。又因桥长约5华里,俗称五里桥。近来的桥全长为2070米,桥面宽3米至3.6米,以巨型石板铺架桥面,两侧设有栏杆。该桥是中古时代世界最长的梁式石桥,也是我国现存最长的海港大石桥。1961年安平桥成为国家第一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中国现存最长的多孔石桥——宝带桥

宝带桥又名长桥,是古代汉族桥梁建筑的杰作,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长桥镇(今长桥街道),全桥用金山石筑成,桥长316.8米,桥孔53孔,是中国现存的古代桥梁中,最长的一座多孔石桥。始建于唐元和十一年至〖Fourteen〗、年(公元816-819年),现桥由明清两代修建。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作为中国大运河重要遗产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五亭桥有“中国最美的桥”之称,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位于国家5A级景区——江苏省扬州市瘦西湖内,是扬州市的地标建筑,五亭桥始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是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而建的,又叫莲花桥。

中国现存的古老铁索桥之一——铁索桥

泸定铁索桥座落在泸定县城大渡河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始建于清康熙44年,建成于45年(1706年).康熙御笔题写"泸定桥",并立御碑于桥头.桥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9根做底链,4根分两侧作扶手,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体重40余吨,两岸桥墩为木结构古建筑,风貌独特,为我国国内独有.自清以来,此桥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强渡大渡河后飞夺泸定桥而使该桥闻名中外.

世界最大最重构件的石梁桥─江东桥

江东桥引原名虎渡桥,位于福建省九龙江北溪下游,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江东农场西则。江东桥是我国古代前十名桥之一。近年又被《世界之最》书籍列为世界最大的石梁桥。

灞桥位于西安市城东,是一座颇有影响的古桥。春秋时期,秦穆公称霸西戎,将滋水改为灞水并修桥,故称“灞桥”。

[Three]、福州万寿桥传说

万寿桥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北宋元祐八年,时任福州太守王祖道依托江中楞岩洲为中点造浮桥。1103年(北宋崇宁二年),王祖道再任福州太守,有感于浮桥常被风浪冲垮,于是发起募捐,将浮桥改为石墩桥,只用石条叠砌,立于水中,左右无护栏,俗称"跳墩桥"。1141年(南宋绍兴十一年)建成。

1303年(元朝大德七年),万寿寺僧人王法助得到元成宗铁木耳的嘉许,募集数百万贯资金,奉旨把万寿桥改建成简支石梁石板桥,桥上的石栏杆上雕刻着许多各种形态的石狮,桥头和桥尾还建有亭子,供人休息,大桥前后建造共花了19年时间,到1322年(元至治二年)才竣工,桥长391米,宽4.5米,共87孔,成为横跨闽江的第一座大型石桥

桥落成后,时人为纪念王法助修桥功绩,以其主持寺院“万寿”之名作为桥名。元翰林学士马祖常为桥作记,并题写“万寿桥”三字,刻于桥上。人们还重建了桥边万寿寺,称万寿头陀寺,祀法助像于其中,寺内立有镌《头陀寺法助禅师赞》的石碑。碑文曰:“仁哉我师,功德堪思。台江观海,善愿心持。十方普渡,辛苦不辞,架桥叠石,再世成立。往来行旅,络绎奔驰。昔忧险阻,今乐坦夷。其利溥也,施及来兹。是宣享祀,在此江湄。”

万寿桥建成后,又在南面建成木石混合结构9孔的“江南桥”,亦称“仓前桥”,长135米。清乾隆年间,江南桥被水冲毁,也改建为全石桥。

1930年,为了适应开通汽车的需要,将万寿和江南两桥改为公路桥。1949年以后,为了纪念解放军冲过此桥追击敌军,将此桥改名为“解放大桥”。

1994年,因闽江洪水冲击,解放大桥桥墩崩离原位,1995年重建,1996年9月29日竣工。新桥为现代双曲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联拱桥。解放大桥是福州的一个标志,也是重要的交通枢纽,作为连接南北交通的唯一桥梁,对百姓生活和城区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石桥# 现存# 赵州桥# 中国# 万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