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朋友对于宋朝科考女子和宋朝科举如何核实身份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块儿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One]、北宋时期科举三甲可以录取多少人
〖One〗、中国的科举制度由秦朝开始出现雏形。商鞅变法废黜世卿世禄制度从士大夫阶层中取士。到隋朝杨坚时期开始完善科举制度。把平民百姓阶层中的优秀的人通过考试选拔到官员行列。
〖Two〗、到北宋时期科举制度逐渐完善。科举制度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探花。第三名叫榜眼。通过层层选拔朝廷可以选拔到优秀的人才。
[Two]、北宋状元排名
〖One〗、北宋:共计69位状元,大多集中于河南、山东两地
〖Two〗、北宋一共诞生了69位状元,其中李景阳、张拱、刘察、刘寅籍贯待考,其余状元分布为:河南省19名,山东省10名,福建省5名,四川省5名,浙江省5名,江西省4名,江苏省4名,湖北省3名,山西省3名,安徽省2名,河北省2名,陕西省1名,湖南省1名,广西省1名。
[Three]、宋朝科举如何核实身份
〖One〗、考生参加科举考试,必须先向州府递交状纸,即“投状”,上面列有姓名、乡贯、直系亲属三代情况,地方官据此审查考生是否具备应试资格。其中乡贯的户籍要求特别严格:考生是否有宋朝的正式户籍——民籍,是否属本贯州府户籍,是否居住于户籍所在地,以上三个条件全部满足,考生才能参加科举。
〖Two〗、一方面,在科举的整个过程中,考生户籍资格的审查贯穿始终。一是提倡同行举人互查。根据宋朝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的诏令规定:“诸州长吏解送举人,取版籍分明,为乡里所推,仍十人为保。保内有行止逾违者,连坐,不得赴举。”就是说按照户籍划分,十个考生为一保,这十个同保人里只要有一人违背了科举考试的规定,其他九人连坐,也会被取消考试资格。有这样一个规定,您的底细想不被其他考生查个彻底,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
〖Three〗、二是地方官吏对考生户籍的审查相当严格,不仅要把考生资料上报礼部,还要在本地公示,设置专项奖金,鼓励百姓监督举报。
〖Four〗、三是考生应试之际,先要在卷首标明贯籍或居住地。评卷结束后,考官复核户籍乡贯。最后是礼部贡院的审查,审查的主要内容仍是户籍。所以,在户籍上蒙混过关的可能性不大。
〖Five〗、另一方面,对于造假户籍参加科举考试的情况,在宋朝有一专用名词叫“冒贯应举”。朝廷对冒贯应举者处罚重、株连范围广。例如元祐七年(1092年)规定:凡是冒开封户籍的应举者,处以杖刑一百;已经及第者,取消进士资格;保官及相关官吏、耆长、书铺、知情者及帮助造假者,一律同罪处罚;同时借鉴试的同保人今后两次考试不准参加。
好了,关于宋朝科考女子和宋朝科举如何核实身份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