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宋朝的丁忧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宋朝的丁忧以及有谁知道在清朝历史片常听到的;丁忧回籍的丁忧是什么意思啊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块儿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One]、有没有姓桑的历史人物
〖One〗、桑钦:河南人,西汉学者。从平陵涂恽学《古文尚书》、《毛诗》。有《水经
〖Two〗、桑悦(1447—1513)明代学者。字民怿,号思亥,南直隶苏州府常熟(今属江苏)人。成化元年举人,会试得副榜。除泰和训导,迁柳州通判,丁忧,遂不再出。为人怪妄,好为大言,以孟子自况,谓文章举天下惟悦,次则祝允明。工于辞赋,所著《南都赋》、《北都赋》颇为有名。
[Two]、有谁知道在清朝历史片常听到的;丁忧回籍的丁忧是什么意思啊
〖One〗、丁忧就是祖制,具体说来,是朝廷官员的父母亲如若死去,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了解到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回到祖籍守制二十七个月,这叫丁忧。
〖Two〗、原指遇到父母丧事。后多专指官员居丧。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并须离职,称“丁忧”。源于汉代。宋代,由太常礼院掌其事,凡官员有父母丧,须报请解官,承重孙如父已先亡,也须解官,服满后起复。夺情则另有规定。后世大体相同。清代规定,匿丧不报者,革职。
〖Three〗、武将丁忧不解除官职,而是给假100天,大祥、小祥、卒哭等忌日另给假日。
[Three]、蔡襄最后的下场
〖One〗、蔡襄在宋英宗时期难以容身,于是出任杭州,但是半年不到母亲去世,蔡襄南归。又是半年多,蔡襄在家中去世,享年55。
〖Two〗、宋英宗继位,正式任命蔡襄为三司使。蔡襄撰《国论要目》一文,阐述改革主张,提出择官、任才、去冗、辨邪佞、正刑、抑兼并、富国强兵的改革方案,但未被英宗采纳。蔡襄在朝廷难于容身,请求外任,于治平二年(1065年)出知杭州,在拜端明殿学士后才去上任。
〖Three〗、治平三年(1066年)十月,卢氏去世,蔡襄护丧南归。到杭州仅仅半年多,蔡襄的母亲卢氏,去世了。蔡襄事母极孝,关于母亲,除了洛阳桥,还有个小故事。
〖Four〗、据说,早年在**时,有次蔡襄办完公事,步行回府。路上碰到一位老妇人,眉眼之间很像其母,但年龄看上去要大许多。他走过去问好,并询问年纪。老妇人说,我今年一百零二岁了。蔡襄闻之,拜了又拜,感慨地说,希望家母也能如此高寿。
〖Five〗、即使人到中年,面对母亲去世蔡襄依然痛不可当。按制度,他需要回乡丁忧。满头白发、步履蹒跚的蔡襄,离开了杭州,再次扶棺南归。
〖Six〗、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这是蔡襄,最后一次归乡之路。万般悲痛中,他安顿好了母亲的后事。母亲的故去,似乎耗尽了他生命最后的能量。
〖Seven〗、治平四年(1067年)八月十六日(9月27日),蔡襄在蕉溪居所逝世,享年五十六岁。朝廷追赠吏部侍郎,后加赠少师。葬于枫亭铺头村蔡岭。友人欧阳修为他撰《端明殿学士蔡公墓志铭》。
〖Eight〗、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年),其曾孙蔡洸为蔡襄奏请谥于朝,孝宗赐谥“忠惠”。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年-1200年),在洛阳桥南街尾建蔡襄祠。后人在他墓前立柱题联云:“四谏经邦,昔日芳型垂史册;万安济众,今朝古道肃观瞻。”
〖Nine〗、蔡襄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书法精妙,恪守法度,有晋唐风轨,前代意韵,变态无穷,真、行、草、隶四体都达到妙胜之境。欧阳修称“蔡君谟(书法)独步当世”,苏轼评“君谟行书第一,小楷第二,草书第三,就其所长求其所短,大字为少疏也。”
好了,关于宋朝的丁忧和有谁知道在清朝历史片常听到的;丁忧回籍的丁忧是什么意思啊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